第215章 王允的口舌利害_汉家功业
番茄小说 > 汉家功业 > 第215章 王允的口舌利害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15章 王允的口舌利害

  第215章王允的口舌利害

  听着王允的话,蔡邕彻底酒醒了。

  他脖子发冷,不自禁的缩着脖子。

  王允的话,吓到他了。

  他在文学上有着极高的成就,在大汉朝享誉盛名。同样的,他对仕途有着极其强烈的渴望,想要站在更高处,令更多的人仰望!

  原本,就差那么一步!

  他女儿入宫,生下皇长子,备受宠爱。

  按照以往的惯例,宫里的陛下爱屋及乌,他蔡邕必然风云骤起,登临高位。

  曾经一度他心潮澎湃,飘飘乎不知所以。

  直到前不久,他被当朝训斥,降级三等,这才犹如冰水浇头,令他彻底清醒过来。

  这段时间,他是浑浑噩噩,连生女儿都不能让他有所恢复,颓丧的十分彻底。

  但是王允这番话,燃起了他的希望,又带给了他恐惧。

  他女儿蔡琰如果能被立为皇后,他外孙刘绍为太子,他飞黄腾达毋庸置疑!

  可如果不是,那唐瑁便是他的下场!

  蔡邕心里翻江倒海,难以平静,好半晌才清醒过来,急声道:“我不能举荐,只会适得其反!”

  老丈人举荐女儿,宫里的陛下怎么看?朝野会怎么看?只会使得他名誉扫地!

  王允一直注视着蔡邕,见他明显意动,漠然道:“蔡公确实不合适,但有一个人,十分合适。”

  蔡邕心头一震,道:“是谁?”

  王允神情不动,盯着蔡邕沉默片刻,慢慢说道:“御史中丞,伏完。”

  蔡邕拧眉,伏完是刘协的老丈人,在朝野眼里,是个不想‘招惹’之人。

  蔡邕神情惊色,连声道:“不可不可!谁都可以,就他不可以!”

  蔡邕再怎么样,都不想与伏完,刘协沾边。

  王允越发漠然,道:“蔡公想怎么做?”

  蔡邕看着王允,只觉口干舌燥,脑子里晕乎乎的。

  王允突然这个提议,让他有些措手不及,一时间想不到更好的办法。

  王允心里冷哼,这蔡邕也是‘不可共计大事’!

  但蔡邕的身份太过特别,王允需要他的帮助!

  强压着不满,王允一言不发。

  蔡邕见王允不说话,反而更着急了,犹豫再三,道:“伏完,真的能行?”

  王允面不改色,道:“我能说服他。”

  蔡邕心里既激动又紧张,并且紧张占大部分。

  他看着王允,嘴唇蠕动着,想要说什么,却又无从说起。

  忽然想起来,连忙拿起酒杯喝了一口,这一口下肚,肠胃凉爽,整个人也清醒了不少。

  蔡邕放下酒杯,控制着表情,道:“王公想要做什么?”

  王允突然跑过来,跟他说‘议立太子’,必是有所图谋!

  王允漠然的脸上出现坚定之色,道:“我若助你得偿所愿,你须助我遏制颍川党,尤其是大考名录,先得我过目。”

  蔡邕神情凝色,沉默不语。

  作为太常寺卿,天下学院都归他管,除非特旨,大考都是由他主持,具体的‘入仕’名单,自然也在他手上。

  按理说,这是需要尚书台,也就是杨彪与王允同意的,现在,王允要求先行过目,蔡邕有些犯难。

  王允双眸冷锐的盯着蔡邕,道:“蔡公,我只是要先行过目,并不要求你做什么。”

  蔡邕面色小心,道:“你只是看一眼?”

  王允道:“一字不改。”

  蔡邕有些勉强的点头,连忙又道:“你真的能说服伏完?”

  王允神情漠然从容,道:“蔡公还请记得你的承诺。”

  蔡邕心里还是迟疑,又担心大外孙的太子之位跑了,挣扎半天,还是点头道:“好。”

  王允道:“我要看前不久的名单。”

  依照刘辩‘秋闱’的要求,也是各地急需补充大小官吏的现实迫切,九月底下旬,太学、鸿都门学再次联考。

  到了这种关头,蔡邕没有迟疑,道:“我府里没有,明日送给你看看。”

  “我看后,你至少要推迟三日送交吏曹。”王允道。

  蔡邕想了想,道:“好。”

  王允见蔡邕‘听话’,原本还有些担忧的心思放下来,道:“我听说,兖州,司隶,并州的太学、鸿都门学筹建的差不多了?”

  蔡邕还没有完全平静下来,稍一想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,便道:“嗯,太原,洛阳,山阳三地,都已经筹建的差不多了,前期入学的,总共近一万人。”

  六所学院,才一万人,平均不到两千。

  王允思索着,道:“我听说,鸿都门学完全免费,只招收庶民?而且钱粮由太常出?”

  蔡邕有所警醒,看着王允道:“鸿都门学,是先帝所立,这,并没有什么问题。”

  王允冷哼一声,道:“将来这些人,像先帝时那样,直接为太守,甚至入六曹侍郎、尚书,你还会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吗?”

  蔡邕吓了一跳,急忙道:“不可能!朝廷有规制,凡事入仕,皆须通过联考,任何人不得意外。”

  “那司马儁考了吗?”王允道。

  蔡邕不知道为什么,对这王允生出了莫名的畏惧之心,陪着笑道:“司马公不同,他是陛下亲自征召,并非初次入仕。以前任颍川太守,入为刑曹尚书,并不算过分。”

  王允对‘朝廷规制’这种,是一点都不信,大汉朝的规制还少吗?到现在,还能坚持的有几条?

  他也不能将话说的太直接,稍稍沉吟,道:“今天我与你说的,你记在心里,暂且任何人都不要说。”

  蔡邕哪里敢,现在的他,比之前还要小心谨慎了,连连点头,道:“王公,伏完那边……”

  “我会找时机去说,你无需担心。”王允道。

  蔡邕沉着脸,重重点头,但心里哪能不忧。

  两人这边说着的时候,皇甫嵩,卢植出了大司马府,深夜进入崇德殿。

  刘辩好不容易将三个小家伙哄睡,交给婢女带走,不等松口气,便又接见他们二人。

  三人坐定,还不等说话,卢植便一直咳嗽,几乎不停。

  刘辩看着他,见他脸色苍白,咳嗽的十分痛苦,招过潘隐,道:“去,传医师。”

  不等潘隐回话,又给卢植倒茶,道:“卿家喝口茶压一压,医师马上到。”

  卢植躬身,强力控制,头上青筋跳动,道:“谢陛下,臣无碍,只是感染风寒。臣等深夜叨扰陛下,是因为冀州的战事有结果了。”

  话音未落,又不断咳嗽起来。

  刘辩坐直了一点,见他这样,连忙道:“卢卿家先休息一下,皇甫卿家,你来说。”

  皇甫嵩递过一道奏本,道:“是。陛下,应劭用了诈计,大败黑山军,俘虏六万,斩首三千余,目前张燕,白绕,于毒等叛逆溃散,逃亡并州、冀州、幽州等交界处,冀州之围已解。”

  刘辩又惊又喜,接过奏本,只见写的十分粗略,抬头看向皇甫嵩,心里千思百转,道:“命张辽、夏侯惇归应劭调遣,尽速平定冀州各处匪乱。对了,让赵云回禁军大营,朕要知道详细经过。”

  “是。”

  皇甫嵩应着,道:“陛下,冀州暂且无碍,现在,问题反而出在徐州。”

  刘辩正激动,筹谋着在冀州推行‘新政’,巩固‘盐政’,闻言一怔,道:“徐州,什么事?”

  皇甫嵩有些犹豫,道:“那吕布占据了徐州三郡,近来各处奏报、弹劾,那董卓,更是派人多番笼络。一旦吕布倒向董卓,事态恐有大变。”

  刘辩双眼微微眯起,心里嘀咕道:怪不得,朕之前就觉得,这些场景有些似曾相识,原来如此。

  是历史的惯性,还是人性相吸?

  刘辩没有多思这些深奥的哲学问题,故作思忖的道:“嗯,给他加个中郎将吧,严令归丁原调遣,但有不轨,立即罢除。”

  “臣领旨!”皇甫嵩抬手道。他对这个布置没有异议,是正常的反应。

  卢植还在咳嗽,脸上半青半白,道:“陛下,那吴郡太守孙坚越发乖张,既不遵朝廷之命,又威逼朝廷所任州牧,着实大胆,须做弹压。”

  刘辩双眼微眯,对于孙坚,他一直有所提防,这位桀骜不驯完全摆在明面上。

  “给他传令,再敢妄为,罢了他!”刘辩道。

  又见卢植咳嗽,医师还没来,刘辩道:“潘隐,你扶着卢卿家去,要医师好好诊治,不可耽搁。”

  卢植头上冒出虚汗,头也发昏,没有强撑,起身道:“臣谢陛下。”

  在潘隐的扶着下,卢植退出了后殿。

  刘辩看着卢植的背影,面露担忧。

  他记得,在‘三杰’中,卢植是死的最早的,算算时间,或许就在这一两年。

  皇甫嵩见着刘辩的神情,微微躬身,心里同样不安。

  他与卢植在大司马府可以说是朝夕相处,知道卢植的身体情况——非常不好!

  很快刘辩回过神,道:“具体事宜,大司马府做好预感禀报朕。另外,多招一些人手,卿家与卢卿家要多注意身体,切莫过于劳累。”

  皇甫嵩抬手,道:“臣等领旨。”

  刘辩点点头,心里在考虑大司马府的构置。

  第二天一早。

  王允一如既往第一个来到尚书台,开始一天的工作。

  杨彪卡着点到,挺着大肚子,仪态从容,路上的大小官吏,情不自禁的见礼。

  随着朝廷整顿吏治的推进,朝廷的威严正在复苏,作为丞相,杨彪的威仪也在悄然增加。

  路过王允的值房,杨彪瞥了眼,大步穿过。

  有了刘辩上次在嘉德殿的敲打,杨彪与王允老实了下来,颇有些井水不犯河水的味道。

  王允注意到了杨彪,却没有理会,认真的审视着手里的公文。

  这是一份并州牧何颙上来的公文,内容是关于被裁减的‘冗官’,王允漠然着脸,眉头不断拧起。

  他发文裁减的,暗示裁减,想要裁减的,牧何颙上来,不足他预期的十分之一!

  “颍川党……”

  王允双眼闪过冷芒,忽的起身离开值房。

  刚出门,便迎来了值房小吏。

  小吏一怔,道:“王公要出宫吗?”

  王允道:“入宫,有什么事情吗?”

  小吏瞥了眼四周,低声道:“王公,小人听说,吏曹那边拟定的补缺名单出来了。”

  王允脸色微变,道:“能拿到吗?”

  事先拿到与等吏曹奏禀,那是两回事。

  小吏摇头,道:“只有荀尚书一个人知道,外人估计看不到。”

  王允心里升起怒气,道:“你继续盯着他们,我进宫一趟。”

  “是。”小吏不以为意,王允哪天不进宫?

  王允出了尚书台,绕过嘉德殿,去的却不是崇德殿,而是永乐宫。

  王允来到门口,与守卫的中黄门,淡淡道:“通传太后娘娘,左仆射王允求见。”

  中黄门不敢怠慢,应着小跑向里面。

  王允看着他的背影,心里还在思索着措辞。

  而宫里何太后刚刚梳洗好,正准备与宫女玩游戏,听到王允求见,哼了一声,道:“不见!”

  上次王允直言不讳,将何太后顶撞的够呛。何太后并不是什么有胸襟的人,一直记着,不找王允的麻烦就不错,哪里会见他。

  中黄门应着,又跑回来,与王允道:“王公,娘娘有其他事情,不方便见王公,王公请回吧。”

  王允也不意外,道:“你与娘娘说,事关二位小殿下,请娘娘容禀。”

  中黄门犹豫着,事关‘二位小殿下’,他也不敢大意,只好硬着头皮再次来到宫里。

  何太后闻言,本来笑容满满的脸上顿时冷了下来,冷笑一声,坐好道:“胡言乱语!他要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,本宫今天就对他不客气!”

  中黄门心里松口气,连忙又回头去请王允进来。

  王允来到宫里,见何太后面无表情的端坐,身旁还有众多宫女,抬手见礼道:“臣王允,见过娘娘。”

  何太后倨傲的坐着,淡淡道:“本宫不是陛下那好好说话,你要是在我这里胡说八道,我让你吃不了兜着走!”

  王允面不改色,道:“娘娘,事关重大,请屏退左右。”

  何太后皱眉,盯着王允,似觉得王允没有作假之色,摆了摆手。

  一众宫女、内侍缓缓后退,无声的退了出去。

  何太后拿起茶杯,也不看王允,道:“你莫要给本宫机会。”

  王允见四下无人,再次抬起手,道:“太后娘娘,臣是为了东宫一事,特来请示娘娘。”

  何太后一怔,转过头来,道:“东宫,你说要立太子了?”

  王允一脸正色,沉声道:“娘娘,陛下继位不顺,皆是因为先帝生前未立太子,前车之鉴,臣认为,当宜早立下太子,以定万民之心。”

  何太后放下茶杯,嗤笑道:“陛下才多大,何须急迫?王允,你今天来,就是为了说这个事?”

  听着何太后语气不善,王允毫无惧色,道:“娘娘就不担心,成为第二个董太后吗?”

  本来嗤笑的何太后,猛的站了起来,双眼冷酷,神色变幻不断。

  在先帝驾崩后,董太后便执意要立刘协为帝,除了刘协是她抚养长大,颇为疼爱外,也未尝不是为她自己所考虑。

  刘协争夺帝位失败后,董太后的日子可以说是相当凄惨!

  何太后看在眼里,自然不会容忍她成为第二个董太后!

  可如果有那么一天,刘辩宠爱某个妃子,这个妃子她不喜欢、不对付,背后又有亲族支持,刘辩执意要立这个妃子为后,这个妃子的儿子为太子……

  历史重演,只不过,何太后变成了董太后,又有新人成了‘何太后’,该怎么办?

  想到这一点,何太后忍不住的心惊胆跳,差点站立不稳。

  何太后深深的吸了两口气,眼神冰冷的注视着王允,道:“你想说什么?”

  王允神情不变,抬着手,道:“臣请示太后娘娘,宜立太子,定国本,安社稷。”

  何太后这才听明白,皱起眉头,缓缓坐下,细思起来。

  王允的话点醒了她,不能等到那种时候,必须要尽早选择一个她喜欢、对她恭顺的儿媳妇以及孙子,这样才能避免重蹈覆辙,落入董太后那般凄凉境地。

  目前,她的辩儿有两个儿子,长子是蔡文姬所出,次子是唐姬所出。

  论感情,何太后自然与唐姬更为亲近一点,但也就是那么一点,对于唐姬时不时表露的小心思,何太后看在眼里并未点破,实则不喜欢。

  而蔡文姬知书达理,待人接物皆令她十分舒服。最重要的是,蔡文姬出自诗书之家,才学极好,书香浓郁,这一点,是何太后欣赏的,或者说,是屠户之家出身的她,暗中羡慕的。

  但蔡文姬的母族,也就是蔡家名望太好,蔡邕诗文传天下,仰慕者无数,如果立刘绍为太子,蔡文姬为皇后,将来未必好控制。

  何太后拧着眉,心里反复计较,一时间难以决定。

  好半晌,她面带寒霜,与王允道:“你觉得立谁合适?”

  王允抬着手,越发肃容,道:“启禀太后娘娘,长幼有序,嫡庶有别。陛下乃是嫡子、长子,继承大统理所当然。现今所立太子,当以长子为宜。”

  “刘绍?”

  何太后自语一声,心里还是有些犹豫。

  月底最后一天啦,求月票

  再不投就过期作废了哦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fqxs123.cc。番茄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fqxs123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